新聞

2022年1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 - 2022年1月
音樂+戲劇+閲讀多元英語協作 學習興趣引領知識累積
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創校半世紀,秉承校訓「明道律己」,着重學生基礎知識和品格的栽培,三大重點發展方向包括:學業、品德和音樂。黃靜雯校長了解學生升學需要,投放大量資源在英文教學上,銳意發展學生溝通能力、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打好學生的升中基礎。該校超過七成畢業生派往英文中學,回報甚厚,廣受外界好評。
多面向教學策略 啟發學習興趣
在英文科的課程設計上,學校為初小學生創立網上學習平台「E-lympic」, 含有豐富的詞彙庫和有趣的遊戲,讓學生溫習課本中的知識,如遊戲形式的小練習,能有效鞏固詞彙基礎。平台內容集中在五大發展的範圍:聽、寫、讀、説、語彙,教師團隊在各方面都設計適合的教材,例如由外籍英語老師將故事內容錄音,製作成電子有聲書,讓學生自主學習。每本書導讀後會有小任務給學生完成,優異作品更會在班中展示,增強學生自信。而且,老師會在「E-lympic」上面設計一些遊戲讓學生參與,透過活動學習英文。而一、二年級已推行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 計劃, 主要在英文科教學上推行,課堂中也會運用Nearpod、Edpuzzle、Quizzlet等軟件,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互動,讓老師能即時看到學生上課的情況,即時作出回應。
學校聘請了四位外籍英語老師,學生除了每星期兩節的外籍英語課堂外,在課後也能進行説話訓練。即使疫情期間,此訓練也會以小組形式在Zoom進行。黄校長表示:「外籍英語老師是營造英文語境的重要因素,學生除了在常規英文閲讀課中學習外,課後也可以好好練習。學校設有個別英語小組會話輔導,早上外籍英語老師會跟學生用英語聊天交流,小息也會有攤位遊戲讓學生學習英文詞彙,並舉辦比賽引發學生興趣,活學活用英語。」
培養早讀習慣 強化讀寫能力
學校着重訓練學生的閲讀和寫作能力。早讀文化在學校推行多年,每天早上設有閲讀時間,當學生回到課室就會主動閲讀,逢星期三會閲讀英文書籍。學校由初小開始已經培養學生閲讀的習慣,加上外籍英語老師建構有趣的課堂,能夠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技巧。到高小時便讀chapters book,達到中小銜接的效果。外籍英語老師亦會進入課室,支援學生由伴讀到獨立閲讀的過程。疫情下課時緊拙,課後學生會以小組形式和外籍英語老師進行Zoom課堂,就所學單元作延伸討論。在小班教學的形式下,學生擁有更多機會練習説話技巧。
在2018年, 學校申請了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的促進小學英語學習津貼計劃(PEEGS),善用這筆基金革新英文科課程框架。黄校長表示:「英文課程中最大特色,就是讓學生學以致用。語言只是一種技巧,在課堂學到技巧後應如何運用才是最重要。因此,學校在編排課程中很重視自學和自我評估。」除早讀外,課室內的圖書量相當豐富,並設立英文圖書角;科任老師也搜羅適合學生的圖書,例如西方古典名著,讓學生在增進英文知識外,亦受當中的文化和正面德育價值薰陶。
除實體書外,學校也為學生購置網上閲讀平台,更特別重視跨科閲讀,讓學生從英文科出發,涉獵不同範疇的知識。老師也可以透過網上平台,發放一些配合主題的圖書給學生作延伸閲讀。在跨科協作下,將科目擴展出去,幫助學生裝備將來需要掌握的技能。學校除了營造閲讀氛圍,亦致力栽培學生的寫作能力,鼓勵他們參與寫作比賽,更獲得卓越成績。學校亦會定期出版英文刊物,讓學生成為小作家,在雜誌上分享篇章。
模擬升中面試 助升讀心儀中學
學校會為高小學生舉辦多次升中模擬面試,幫助學生訓練組織力、教授自我介紹的策略等。外籍英語老師每日也會到高小學生的課室,輪流進行個別傾談,包括自我介紹部分的訓練。因此在升中自行收生程序時,學生獲心儀中學取錄的比率相當高。
英語與音樂結合 擴闊學生視野
音樂是學校的發展重點之一,經常推動同學參與海外音樂比賽交流,例如在2019年,學生便遠赴瑞典參加世界合唱大賽,更獲得金獎。過程中,學生需要使用英語跟當地人溝通,其次歌曲都是外語歌,從中接觸不同國家的語言。除了比賽外,學生也有機會參與名師的樂器課。學校的另一大特色是由校友和學生自創音樂劇的劇本和所有曲目。最近,為了慶祝學校成立50周年,更申請了優質教育基金製作英語音樂劇「In His Eyes」。「這部音樂劇結合了我們三個重點的發展方向:學業、音樂及品德,希望在增加同學的英語學習興趣同時學會欣賞自己、關心他人,珍惜所有生命。」黃校長坦言,在疫情期間,師生大部分時間不能到學校進行實體排練,對於他們而言既是困難,同樣亦是一個全新的學習體驗,使學生更加能夠體會到音樂劇裏提倡的正向價值。
雖然當時礙於疫情未能作出公演,但學校將整個音樂劇拍攝下來,並於奧海城電影院進行公映。當日邀請了多名校長及教育界友好,並獲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先生蒞臨主禮。另外,學校亦在復課後將音樂劇播放給全校學生觀賞,並設計跟進的課業,讓學生反思劇目的內容。老師更會節錄一些適合學生程度的場景讓學生在班內重演,將戲劇元素融入至恆常的英文課堂,作為提升學生英語聆聽及説話能力的機會。為了進一步的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學校在本學年亦申請了優質教育基金推行「生命電影教育」,以電影作為媒介傳遞正確的價值觀。老師會挑選不同的外地及本地的電影,讓學生賞析。
成立英文資優組 建立課外英語氛圍
學校每年會開設三班高小英文資優組,負責寫作、演出及記錄並上載到網誌,今年新增了辯論組。英文資優組和英語學會參與劇本創作和音樂劇的演出,在試鏡時提供劇本予學生試讀,音樂劇很多部分需要的唱歌部分,由外籍英語老師教他們念英文歌詞和背台詞,使學生發音更加準確, 咬字更加清晰。學校更邀請校友作曲,並獲數位音樂人參與創作,上下一心。
境外交流活動 放眼世界
在疫情前學校每年也有境外交流活動,例如讓六年級學生參加英國劍橋一些大學的暑期課程。海外活動能讓學生活用英語,增加説英語的信心,明白英語的重要性和增進國際視野。學校曾安排學生到維也納參與管弦樂比賽,學生需要運用英語,接受當地名師的「大師班」訓練,當中高年級學生幫忙照顧初小學生,成為品德教育活學活用的良好契機,讓學生學懂自立和照顧別人,實在令學生成長不少。學校亦曾帶學生到英國參加暑期訓練營,訓練營按能力分班,學生有機會跟比自己年長的歐洲學生一組,從而獲得大量運用英語的機會。由於活動在學校校舍舉行,學生也能感受外國中學和大學的學習環境與氛圍,擴闊視野,很多學生因為是次經驗得到啟發,決定將來到外國升學,得益匪淺。